客户案例
金相试样制备及熔深检测标准流程
1. 切割
- 设备选择:根据样品材质(金属/非金属)、硬度选用金相切割机(如砂轮切割、线切割等)。
- 尺寸要求:切割后试样尺寸需小于镶嵌机模具规格(通常≤Φ30mm),确保边缘保留检测区域。
- 注意事项:避免过热变形,硬脆材料需低速切割或冷却液保护。
2. 镶嵌
- 镶嵌方式:
- 热镶嵌:适用于耐高温材料(如金属)。
步骤:
① 试样置于镶嵌模具中,添加热固性树脂(如酚醛树脂);
② 加热至150-180℃加压固化,保持15分钟冷却脱模。
- 冷镶嵌:适用于热敏感材料(如电子元件)。使用环氧树脂+固化剂室温固化。
- 标准要求:镶嵌后试样需无气泡、边缘完整(参照ASTM E3标准)。
3. 磨抛
- 预磨:
- 依次使用180→400→800→1200砂纸,转速400-500rpm,每道次旋转90°消除前道划痕。
- 水冷润滑,避免过热。
- 精抛:
- 使用金刚石抛光膏(1.5→0.5μm)配合绒布抛光盘,转速900rpm,至表面呈镜面(无肉眼可见划痕,符合GB/T 13298标准)。
4. 腐蚀
- 腐蚀剂选择:
- 钢材:4%硝酸酒精溶液;
- 铝合金:Keller试剂(1%HF+1.5%HCl+2.5%HNO₃);
- 其他材料参照ASTM E407标准。
- 操作规范:
- 棉球蘸取腐蚀液擦拭表面,时间5-60秒(视材料调整),立即无水乙醇终止反应,吹干。
5. 熔深检测分析
- 显微镜观察:
- 使用溶深测量显微镜DCM-600C拍摄熔合区、热影响区(HAZ)及母材,确保景深覆盖全区域。
- 测量标准:
- 熔深定义:从熔合线至焊缝底部的垂直距离(ISO 13920:2022)。
- 软件分析:
① 校准标尺(需包含标准刻度标样);
② 选取至少3个代表性视场测量取平均值;
③ 记录zui大值、zui小值及波动范围(报告格式参照EN ISO 17639)。
- 数据记录:
- 包含试样编号、腐蚀条件、测量位置、放大倍数、软件参数及操作者信息。
6. 质量控制
- 重复性要求:同一试样3次测量误差≤5%。
- 异常处理:若发现气孔、裂纹等缺陷,需备注并重新制样。
---
附:引用标准
- GB/T 13298-2015《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》
- ASTM E3-11《金相试样制备标准指南》
- ISO 13920:2022《焊接-熔深测量通用要求》
此流程兼顾操作细节与标准化要求,适用于焊接、涂层等领域的熔深检测分析。
联系我们
上海蔡康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上海市嘉定区顺达路98弄南翔现代企业园41号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扫一扫 更多精彩
微信二维码
网站二维码